欢迎戏迷票友光临红豆戏曲网,传承戏曲精粹,传播戏曲文化! 戏迷留言RSS订阅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戏曲网  »  京剧  »  台湾新编京剧《金锁记》全剧[魏海敏]

台湾新编京剧《金锁记》全剧[魏海敏]

更新时间:2015-8-24 20:53:28
节目时长:71:48
演出剧团:台湾国光剧团  
戏曲演员:魏海敏  
戏曲类别:京剧
推荐级别:普通级别☆
戏迷点播: 加载中
播放地址(优酷)
影片内容介绍:
京剧金锁记,由台湾国光剧团名家魏海敏演出。台湾国光剧团新编京剧 《金锁记》 此剧由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魏海敏主演。
今年五月改编张爱玲小说的京剧《金锁记》公演,我对其中精彩的唱段极其激赏,可惜没能听过就记下来。今得蒙编剧赵雪君Natalia老师见寄剧本,总算能好好评赏一番。只是,我对其曲调的印象已相当模糊,手边亦没有录音(将来有DVD我会去买,存到电脑里),这里便只能先把重点放在唱词上,待来日再加补充。
大家平常听惯了华语流行歌、西洋音乐剧,下面看到这新编京剧的唱词,当有耳目一新之感:中文的歌剧、音乐剧怎么写?这些戏曲就是!而且,这不是古代的老戏,而是二十一世纪新编的。我一向认为,如果以现代的新意识、新方法去从事古典诗词、戏曲等旧体裁,肯定能将这些传统翻出精彩的新生命,甚至能给我们文艺的将来发展发向指出明路;京剧《金锁记》便印证了这一点。
《金锁记》共分五幕,唱词与传统京剧相比并不甚多、甚密,但首首皆精,无一鸡肋。以下,每一幕挑出一、两段来评赏。没读过小说的读者,请自行去参阅祖师奶奶的原著,这里就不详说剧情了。
首先请大家注意:一会读唱词时,请把速度放慢,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如此方能品出其中韵味。(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看现场,其次录影、录音,办不到这些的话,就请先将就吧。)
  第一幕
曹七巧、大奶奶、云妹妹和三爷姜季泽打麻将,舞台上方桌前四人就定位,一搓起来,底下众人(乐队)也唱起来了:
  众 人:(唱)(洗牌)哗啦啦、哗啦啦搓磨盘旋、海底搅波澜,
  曹七巧:(唱)桌面之下也起波澜、我心怦然。偷眼看、他手挥目送、任流转,谁知他、鞋尖儿悄悄将我的金莲勾缠。他谈笑如常、人面前,我细嚼滋味、心自甜。猜不透、揣不破、个中情原──
  大奶奶:(白)(手指敲一敲桌子)该你啦。恍神啦。
  曹七巧:(唱)放大了胆儿紧跟缠。
  大奶奶:(唱)斜睨偷觑终何用,(睨:音〔逆〕、觑:音〔去〕)一方围城门禁严。
  云妹妹:(唱)各人心事各自知,各人命运各凭指尖。
  曹七巧:(唱)伸出了「奶油桂花腕」,扯不出一张张顺风帆。
  众 人:(唱)搬风移位手气转,(四人换位子)换庄作主运势翻。牌局如戏多变幻,攻防探测也枉然。福至心灵谁不盼,天人妙机玄又玄。
无论什么艺术,最普遍的技法大概就是「把两回事扯在一起」,也就是隐喻、象徵、双关、比兴、影射,等等,名堂很多,用白话来概括,说是「把两三回事扯在一起」,应该可以。中国文学、戏剧讲究含蓄,在这方面向来拿手;现代文学、现代艺术,也在这上面玩出了无数新花样。《金锁记》的编剧,显然融合了两者。
看这一段打麻将,剧情与唱词并进,从洗牌的波澜,讲到桌面下季泽偷偷和七巧调情的波澜,到大奶奶「斜睨偷觑终何用,一方围城门禁严」,表面上是休想偷看,底下也隐含著另外一层意思,但不知大奶奶是否真有底下的那一层意思?妙处就在此。再到云妹妹「各人心事各自知,各人命运各凭指尖」,更把牌局与人生连了起来;再到最後众人的「搬风移位手气转...」这隐喻就更浓密而完全了。
而这全部的进程,一句句歌唱、一个个动作、一层层意思的发展、层递,都极其流畅;我当时在城市舞台现场的观感,一句话,就是「赏心悦目」。多厉害。但再想想,其实也没什么,因为好像本来就应该做到这样。看我们标准多高。
  第二幕
七巧和她的瘫子老公撕破脸後的唱段:
  曹七巧:(唱)我只道、玉枕锦被、任享用,却原来、满手金银、用不成。我只道、春风能拂、千仞雪,到头来、眼前之人、不得亲。此身早是无所望,只待他、一丝残喘、灯灭熄明。此身早是无所有,唯有这、黄金枷锁、重沉沉。
这是全剧上半场结束前的高潮,魏海敏老师也就只在这里大爆发,特别飙了高音、长音,情绪唱到「黄金枷锁」时最为激动,博得了满堂采。
但美中不足的是,这词似乎不甚精彩,只是中规中矩地把该讲的带了出来而已。「黄金枷锁」显然是点出「金锁记」这剧名主题,可我觉它写得露了。「重沉沉」也是高亢处理,而把高亢和沉重统合到一起,虽然魏海敏老师功力深厚,可是听起来好像还是差了那么一点。为什么呢?
或许是因为这段全都是直说,所以难有余韵;又或许是因为曹七巧这人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给她太好的词也不适合?还有,「灯灭熄明」的「熄明」生僻了些,感觉也不太通顺。
这里似乎也可以看出戏曲唱词的局限:它要严守格律、紧扣程式,又要写得易懂。它不能像诗词那样把意思织得太密太深,但也不能浅如白水,换言之,不能太文,也不能太白。戏曲唱词中我们所熟悉的经典,比起古典诗词、流行歌曲都少了太多,是否就是因为这些呢?《牡丹亭》的〈皂罗袍〉:「原来奼紫嫣红开遍......」是经典了,但有做到那个境界的,也就那几首而已。
  第三幕
分家後半年,七巧又与三爷季泽重逢,一段对话後:
  曹七巧:(唱)灯前月下细观瞧,流年岁华、也印在他眉梢。他也是、人已老,人已老、十年了。岁华悠悠人已老,依旧是、那潇潇洒洒、透著些儿不耐烦的、姜家三少。惫赖滑头又波俏,(惫:音〔被〕)七分不羁三分刁。十年了、闪躲避藏难知晓,真情细剖在今宵。真情告、人已老,人已老、花已凋。红颜已老花已凋,悲也无泪、喜也带嘲。灯前对坐如梦杳,茶香回甘细品嚼。细品嚼、茶也冽冽,相对坐、梦也迢迢。
  三 爷:(唱)灯影摇摇,花影飘飘。云也悄悄,风也萧萧。十年岁月在今宵,今宵相对如梦杳。路也迢迢,梦也迢迢。
此段我甚欣赏。它至少有三点可以称道:
一、顶真和重复的手法,使得情绪的进展流畅、细腻。「人已老」五见,「十年了」、「花已凋」、「细品嚼」各两见,「灯前对坐」後面隔几句也再来一句「相对坐」呼应,整段唱词环环相扣,现场效果甚佳。不过,纯就文字来看,重复那么多,似也有单调之病。
二、文言与白话的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岁华悠悠人已老,依旧是、那潇潇洒洒、透著些儿不耐烦的、姜家三少」,「透著些儿不耐烦的姜家三少」,最白话,而予人印象最深,季泽的形象也因此显得分外鲜明。
三、艺术两大手法:统一矛盾,或凸显矛盾,此段於後者做得极好:「悲也无泪,喜也带嘲」,妙极了,尤其「喜也带嘲」,一个「嘲」字,直是画龙点睛,把命运的乖舛嘲得余韵无穷。末尾「细品嚼、茶也冽冽,相对坐、梦也迢迢」也极好,前半的「茶也冽冽」反衬出心里的无限辛酸,後半的「梦也迢迢」更把那「咫尺如天涯」的惆怅表露无遗。
相对於七巧的细密,季泽接著唱的却粗疏得多。「梦也迢迢」在七巧何等沉重,在季泽却只是随随便便、轻轻松松。「灯影摇摇」四句连用叠字,也只是摇摇飘飘悄悄的萧萧,看得出季泽对这段情感并没有多么放在心上。成功的对比。
  第四幕
七巧为了把儿子长白绑在家里,给他娶了媳妇芝寿,还让他抽鸦片,好让儿子能不到外面乱跑,一直安在自己身边──这在今天有些不可思议,但旧时大家庭的母亲,有这种心理与行为者不在少数,张爱玲出身名门,想必见闻得很多;我奶奶也是大家庭出来的,我讲《金锁记》的剧情给她听,她也说这种事情很多。
我以为这是全剧中将现代文学技法融合得最成功的一段:
  曹七巧:(唱)〔四平调〕淡粉烟蓝雾蒙蒙,迷离蒸腾气氤氲。雾蒙蒙、气氤氲,(氤氲:音「因晕」)气氤氲、雾蒙蒙。任他是七彩斑斓、光影缤纷,一样的茫茫迷雾、影朦胧、影朦胧。
  (插入男声?另一声部)飞扬
  (七巧唱)坠沉
  (插入男声?另一声部)天高
  (七巧唱)渊深
  (插入男声?另一声部)风轻
  (七巧唱)水重
  (插入男声?另一声部)逍遥
  (七巧唱)羁笼
飞扬/坠沉/天高/渊深/风轻/水重/逍遥/羁笼(羁笼:音「基隆」)。任他是七彩斑斓、光影缤纷,一样的茫茫迷雾、影朦胧、影朦胧。
前半「淡粉烟蓝雾蒙蒙,迷离蒸腾气氤氲」写的是烟榻上的景象,接著「任他是七彩斑斓、光影缤纷,一样的茫茫迷雾、影朦胧、影朦胧」转到主观的感觉,再接下去,竟完全进入了迷幻──「飞扬/坠沉/天高/渊深/风轻/水重/逍遥/羁笼」。
我从未见过这种唱词。这真是「意识流」的现代文学手法了,而用在传统戏曲中,如此熨贴。我得说:它不但满足了剧本的需求,更为我们的文艺创作开出了一条大路。当然,也有可能我孤陋寡闻,看戏太少,不知道以前就有这种词。
看这八个词,两两相对,虽然我没抽过鸦片,编剧应该也没抽过,但那感觉,想来也就是那样了:上天下地,怎样都有。而它不仅写出了那种感觉,更写出了它的悲哀:一方面是升天般的迷幻(飞扬、天高),一方面是人性的沉沦、堕落(坠沉、渊深)。「风轻/水重」尤为神笔,抽烟是风轻,喝茶是水重;迷幻是风轻,现实是水重。这对比,在最後一联明朗了──「逍遥/羁笼」,鸦片让你逍遥,也羁笼了你,纵是在快活时,这点疙瘩,也是忘不掉的。
这「逍遥/羁笼」更不只是写鸦片,也是写曹七巧这种在大家庭中熬了出头,而也被黄金锁住了的妇人的景况。短短十六个字,竟能包罗这许多意义,剧作家当如是也,词人当如是也。所以我说,结合古典形式及现代意识,必定大有可为。只可惜这个时代,有文学功底足以写出这样精练、通透的中文者,太少了。
这一幕不只这段经典,紧接在「影朦胧、影朦胧」之後的,同样精彩。请看:
  (送入洞房之後,长白芝寿欲下,七巧从烟榻站起,拉住长白,将他拉至烟榻,芝寿独下。七巧帮长白解下新郎披的红球,长白任其摆布)
  曹七巧:(唱)昏茫中、只一点、清明炯炯,是儿的双眸、是儿望著娘的眼,犹如那雾里星辰。儿与娘、娘与儿、相依紧,一阵一阵烟雾腾。任他是飞扬、坠沉,儿与娘、娘与儿、不离分。(七巧用手捧向星辰想摸儿子的脸却触到菸灯)却怎生不是儿的眼?却原来、星辰竟然是菸灯。任他是、儿双眼、榻前灯,娘一点心思、清明犹如夜雾星辰,儿要仔细听。
  (七巧走下烟榻,走到舞台前中央,用平静的「反四平调」回忆──其实是幻想,一段吃鱼的情景。儿子依旧在抽鸦片,不需要听到)
  (烟榻处灯渐暗,唱段中长白下长安上。灯光诡异)
  曹七巧:(唱)〔反四平调〕有一日买得鲜鱼回,我剔骨挑刺做鱼球。(剔:音「踢」)只望冤家尝一口,我问他、你要煎、要炸、要醋溜?可恨他虚意假应酬,我真心一片付东流。剩几尾鲜鱼摔底楼,任他扎挣肚肠流。轻移步、下楼头、朱唇咬碎,连皮带骨吞下喉。利刃刺腹肠穿透,尖刀横插五内钩。切肤之仇向谁诉求,如此冤恨怎罢休?(以下转身将脸凑近长白)儿啊儿,娘的儿啊,儿有娘照应你莫担忧。备几尾鲜鱼儿尝几口,要煎、要炸、要醋溜?(幻境结束,七巧走回烟榻前)
真把比兴用到了极致,真把曹七巧这种妇人的恐怖写到了极致。「任他是飞扬、坠沉,儿与娘、娘与儿、不离分」「儿啊儿,娘的儿啊,儿有娘照应你莫担忧。备几尾鲜鱼儿尝几口,要煎、要炸、要醋溜?」变态、疯狂(但又有疯子特有的机智与冷静)的掌控欲。
曹七巧这种女人,除了家产和儿女,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她只有全力将金银和儿女牢牢抓在手里,所以《金锁记》是我读过最恐怖的小说,而这个唱段,成功地把这种恐怖的母爱写出来了。看这段反四平调里那几尾倒楣的鲜鱼:「剩几尾鲜鱼摔底楼,任他扎挣肚肠流。轻移步、下楼头、朱唇咬碎,连皮带骨吞下喉。利刃刺腹肠穿透,尖刀横插五内钩。」由爱生恨,从情到仇,但到「如此冤恨怎罢休」之後,又转回来了,变成母爱:「儿啊儿,娘的儿啊,儿有娘照应你莫担忧......」
所以我说《金锁记》是我读过最恐怖的小说。改编剧本成不成功,一个标准,就是看它有没有把那种恐怖呈现出来。在这个唱段,它成功了。
  第五幕
长安已经三十岁,终於交到男朋友,眼看终於能嫁出去,喜不自胜;七巧本来也想,就随她去嫁吧。不过......
  三奶奶:既然二嫂答应,我就让他来跟您提亲。
  (长安上)
  长 安:(带著喜悦)娘,三婶。
  曹七巧:(酸)总算是会叫人啦。
  长 安:(唱)(完全没听到七巧的话)只道是、今生永沉、深渊底,大海中、得浮木、又现生机。
  曹七巧:(唱)乍见她、一笑如花艳,心底一阵如冰寒。
  长 安:(唱)从今後、端容止、敛旧习,姜家女、离牢笼、换做了童家媳。
  曹七巧:(唱)生儿养儿三十年,几曾见她展欢颜。
  长 安:(唱)夜长再不与、烟灯对,云开月明、慰孤寂。
  曹七巧:(唱)一旦间、亲事上门、春风拂面,几分妒、几分羡、五味杂陈在心间。(白)(看到长安微笑,有气)这些年来,多多怠慢了姑娘,不怪姑娘难得开个笑脸。这下子就要跳出了姜家的门,趁了心愿了,再快活些,可也别这么摆在脸上呀——叫人寒心。(长安全然沈溺於幸福的幻想,没听见,继续幻想著她的美好人生)
  长 安:(唱)正月严寒冰雪骤,我为夫、暖上一壶二锅头。二月迎春年关到,他写喜联我备珍馐。炖鸡卤肉凭火候,他爱吃的焖笋要多油。三月鲜鱼多肥厚,问夫郎、要川、要烫、要醋溜。想到此、心已醉、止不住、吟吟笑口,面颊红、好似那、五月石榴。(长安脸上的表情还是很愉快,七巧更气)
这一段很好笑,演出时观众都有笑,然而它是那种你笑完以後回想起来,会觉得其实一点都不可笑的那种好笑──一种灰暗的反讽。
这段要看长安的幻想:「三月鲜鱼多肥厚,问夫郎、要川、要烫、要醋溜」,七巧是「要煎要炸」,长安则「要川要烫」,煎炸与川烫的不同,也就是母女性情的不同;至於共同点「醋溜」,长安一生中似乎没什么发挥的机会。这一整段,是与母亲对比,也是呼应全剧一开场,梦中七巧少女时代所唱的歌谣:「正月里梅花粉又白,大姑娘房里绣鸳鸯。二月里迎春花儿头上戴,花香勾动了探花郎。三月里桃红映粉腮,情哥哥他夸我比那鲜花香。四月里蔷薇倚墙开,夜半明月照呀照上床。五月石榴──」开场唱到「五月石榴」时被打断了,这儿长安唱到「五月石榴」後,剧情也急转直下了,还真是石榴何辜。
闲话不说,这一段「幸福的幻想」,写得真是生动:「......想到此、心已醉、止不住、吟吟笑口,面颊红、好似那、五月石榴。」相对於长安她之後决然放弃的那个「苍凉的手势」,这段幻想的美好,即更显反讽矣。
  结论
在以前,有许多人认为流行歌曲「难登大雅之堂」,流行歌、歌仔戏在文艺界里的地位都低,京剧、古典诗词则曲高和寡,而且这几十年来,也没几篇像样的新作。
到近年,艺文界似乎把「大雅之堂」这种标准放弃了,搞流行不再重视古典,为什么?我有一个猜想是:就算重视,我们的底子也比不上古人,而我们还得混下去,怎么办?只好就著潮流拿些庶民的、本土的、前卫的、什么什么主义......这类的标签来戴。有了这些标签当护身符,我们似乎就可以在经典之前不脸红。
但这并不能改变我们的窘迫,不能改变那些政治正确或被政治正确了的作品在艺术上的不足,而且即使我们宣称不在意「大雅之堂」,换个名目,「国际舞台」总还是不能不耿耿於怀的。都说当今社会是浅碟式文化,我同意,看我们从小的诗教、乐教少得有多可怜就可见一斑了。时至今日,我们有许多人,已经不知道什么才能算是真正的杰作、佳作,已经不知道欣赏、评判艺术应采什么标准,已经无从体认经典为什么是经典。就拿我来说吧,我看这戏,觉得好,可是好在哪里?要我说出个所以然来,我只能扯出个大概,而且我还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不知道能拿什么同类作品去比较。
可是我们没有办法,我们还是得混下去。不能因为自己比不上前人就不写了,那样只会把地盘都让给不重视、甚至不晓得真正的「美」的人。我写这篇,不能等到我看过几十出各地戏曲,还把音律、词学都弄通再动笔。先抛砖,至少可能引得到玉;不抛,编剧的舞台前就要冷冷清清,文艺也就要继续低迷下去了。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推陈出新、继往开来,从自身开始认识、学习振兴文化所需,把流行的内涵提高、变厚,给古典在不失真的前提下普及、翻生。京剧原最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金锁记》之改编,正是「推陈出新」的一步,因此它的成败、得失,都是深深值得我们借镜的。谨以此文向王安祈、赵雪君老师致敬,并与大家共勉。金锁记时长71:48,沿袭传统文化的和完美结合曲艺艺术,金锁记作为台湾国光剧团的经典剧目,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魏海敏的精彩演出更是锦上添花。红豆戏曲网请您欣赏台湾新编京剧《金锁记》全剧[魏海敏]视频唱词或者下载收藏。台湾新编京剧《金锁记》全剧[魏海敏]相关剧本视频由红豆戏曲网—精粹戏曲文化大观园(整理),转载请注明!谢谢!
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合法和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举报邮箱:admin@hdxq5.com
红豆戏曲网戏曲大全网站】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 2019-2022
免责申明:本站承诺提供免费戏曲视频在线观看服务大全。所有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通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